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:每天没干什么体力活却腰酸背痛、全身乏力;白天工作、学习昏昏沉沉,情绪莫名低落;一整天都感觉困倦睡不醒、对任何事打不起精神……
疲惫感好像一年四季都如影随形。有哪些因素导致我们经常感觉疲倦呢?
为什么睡饱觉还会感到疲惫?
生活中很多时候,即便我们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,仍然感觉整个人无精打采、哈欠连天,这是为什么呢?
1.缺少活动、依赖咖啡。众多研究表明,每周保持适量运动的成年人,在六周之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活力。并且,经常锻炼的人睡眠质量也更高,尽管他们的睡眠时间没有很长。
如果运动对你用处不大,不要选择喝咖啡来抵御疲惫。虽然有很多研究显示咖啡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,但如果对其产生依赖性会让你更困。在睡前6小时摄入咖啡或其它功能饮料,最终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。
2.水分摄入不足。成人每日需水约1800~2500毫升,包括饮水和食物中含有的水分。如果减少平时身体正常水分的1.5%,我们的血液会随之变浓,营养和氧气进入肌肉组织和器官的速度也会减慢,导致大脑出现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情况。
3.睡前喝红酒或啤酒。这种习惯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第二天的精力。研究发现,虽然受试者在睡前喝红酒或啤酒后会更快进入睡眠,但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得更差了,尤其在后半夜。也就是说,酒精会减少我们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。
人的睡眠分为三个阶段:浅睡眠阶段,深度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,而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能够提升大脑记忆力和思想反应能力;反之,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类似精神病患者那样的严重认知障碍。
4.睡眠时间不规律。规律的睡眠时间对我们保持充沛的精力至关重要。在周末休息时,最好也尽量接近平时的时间醒来。午饭后小睡20分钟,这样不会使你进入深度睡眠导致疲惫感加重,反而可以使身体恢复精神。
5.焦虑等不良情绪。心理健康在其中也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。日常工作、学习中,总是担心别人的想法、感到压力过重或者过度在意做出的每一个决定等,都会引起生理疲惫。疲惫也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个主要现象。
不仅如此,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,带来生理和心理性的双重疲惫。
6.遗传因素。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你可能是一只“天生夜猫子”,大约有20%的人携带着使他们倾向于晚睡的基因。但是活在朝九晚五的世界里,“夜猫子们”会很难拥有一个合适的睡眠时间,感觉自己每天就像是活在了一个错误的时区——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社交时差。
长期疲惫,警惕几种潜在疾病
如果以上这些导致疲惫的因素你都不符合,但仍然感觉身体疲惫、缺乏活力,可能就要警惕是不是存在潜在疾病了。
1.慢性疲劳综合征。一般来说,持续3~6个月不缓解的疲惫感,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,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,如脱发、睡眠障碍、体重增加或减少、厌食、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的,可能就是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了。
2.心血管疾病。急性心梗、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感到疲倦、头晕、头痛、气喘等症状。《美国心脏协会杂志》发布的研究也显示,易疲倦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。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倦,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,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。
3.未被查出的糖尿病。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伴有疲倦乏力的症状。如果日常生活疲倦感挥之不去,同时总是感到口渴、小便增多、体重和视力突然发生变化,并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等,尽快去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。
4.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在睡眠、休息充足的情况下,仍长期感觉疲倦的人群,需要警惕癌症、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甲状腺疾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,应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从4方面帮你摆脱疲惫感
疲倦对人的影响一般分为两个层次,轻度疲倦会导致身体不适和认知能力下降,重度疲倦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等。排除疾病因素,长期疲倦人群需要从运动、睡眠、饮食、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整。
1.坚持锻炼,避免久坐。
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发现,久坐会让人身体疲惫。所以持续持续坐着的时间,最好不超过30~40分钟。即便起来接杯水、去趟厕所都可以;同时要端正坐姿,避免弓腰、跷二郎腿、长时间盘腿坐等姿势。
每周坚持锻炼3次,每次运动20分钟,能有效赶走疲惫感,而且运动还有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2.规律作息,定期体检。
保证充足睡眠、规律作息是对抗疲惫感的关键。建议大家养成午睡习惯,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;无论前一晚睡了多久,尽可能在固定时间起床,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。
3.饮食规律,营养均衡。
饮食上要尽量做到多样、均衡,远离“垃圾食品”。建议适量多吃些牛肉、深绿叶蔬菜、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。因为缺铁会降低人体内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,导致人出现思维迟钝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。
缺水也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,进而导致人体感觉疲倦,所以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00毫升水,建议少量多次饮用,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。
4.心情愉悦,别太较真。
要防止疲倦、保持充沛的精力,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培养自己坚强、乐观、开朗、幽默的性格,不必过于追求完美,凡事别太较真。同时,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,感到焦虑时要学会积极调节,比如短期旅游、爬山远眺、跳舞唱歌、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。